其實從今年 Computex 發現這隻滑鼠之後就一直在等他正式發布
Galdius 除了外型以及機構上的講究之外,滑鼠線材與微動快拆也算是比較有趣的設計
以往一些傳統大廠跨足遊戲周邊,通常都隨便找個代工草草了事
找到好的壞的自然是一回事,是不是又做一些奇形怪狀又是另一回事
像是 Asus 早期 G1、G2 遊戲筆電那時候找的是羅技的 mx518
再怎麼說他也是一代名鼠,不含特製版算起來也出了三代,至於其他的嘛….就不多說了 XD
感覺上這才是第一款 ROG team 動真格做的滑鼠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採用 ROG 一貫的紅黑配色
標榜符合人體工學以及分離式的左右鍵設計
另外就是微動快拆啦
包裝盒可以拆開來試握看看
之前去 B18 看,他們有實體 demo 可以試玩,可以順便跟其他滑鼠 PK 一下
左邊則是稍微介紹了一下 Gladius 這名字的由來,基本上與 ROG 主機板命名也有關係
板子前綴用的是 Maximus 的最強戰士稱號,Gladius 則是戰士手持的羅馬短劍
盒子背面則有滑鼠的細部結構圖跟規格說明
靈敏度最高可支援至 6400 dpi (200 ips),可承受 50g 的加速度
內容物包含滑鼠本體、傳輸線、說明書、貼紙、微動開關、鼠腳以及外攜用的袋子
附贈的袋子尺寸剛好
厚度上算是偏厚,保護性應該蠻夠的
不過裡面沒有夾層所以線可能要另外放或是跟滑鼠塞一起
線材部分一次給了兩種,一般普通橡膠線跟編織網版本
採用鍍金 USB 端子,上面有著 ROG 的 logo 跟字樣
介面部分則是跟 Android 手機一樣採用 microUSB,要拿來接手機當然也是可以 XD
旁邊的小小凹槽則是這條線的眉角 (台)
包裝內同時附上兩顆日製 Omron D2F-01F 灰點微動開關
接著來看看滑鼠本體吧,鼠背有紅色的 ROG logo
塗裝上採用了比較特別的材料而非一般皮革漆,對手汗較多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大福音
由滑鼠後方來看,採用的是一般右手人體工學設計
左側提供兩顆側鍵搭配特殊紋路的橡膠止滑墊
按鍵導入了傾斜的接觸面設計來實現小幅度的滑動按壓
同時將位置稍微向上移動避免誤觸
沒有妹可以拍只好自己來 (淚)
本人手偏大隻,平常都用 DA,拇指區塊的預留空間及內縮幅度算是蠻剛好的
右側同樣加上橡膠止滑墊
以兩指握法來說無名指部分比 DA 多了一些放置空間,比 meduza 的延伸設計少了一點輔助效果
基本上介於兩者之間
滾輪部分採用有段設計
頂部提供一顆可自定義按鈕,預設為 DPI 切換
比較特別的是左右兩個按鍵的上蓋跟整體外殼有做切割
透過減少按鍵連動的範圍來強化按壓手感
前方一覽,滑鼠左右鍵採用傾斜的設計來配合握姿
不過或許是因為右側預留手指放置區塊高度的考量所以傾斜幅度沒有 DA 來的大
底部有點像是進氣壩的造型,感覺如果加個燈應該蠻帥氣的
接著看到底部,採用 4 塊鼠腳,感應器位於滑鼠中央
鼠腳部分有預留一點空間讓你把它撕開
上方的彈簧開關則是用來釋放線材固定扣的
剛拿到的時候我以為按下去就可以直接把殼拆掉,然後按半天 XDDD
還記得前面提到線材的眉角嗎?
除了固定扣之外,線材插槽旁邊也有軌道
既然是 micro USB,那可不可以拿手機的來用 ?
就我手邊的線來說,HTC 原廠的可以,其他家就要看塑膠端子夠不夠小
建議還是使用附贈的兩條線材
既然可以拆,那一定要拆一下的,拔掉鼠腳之後拆掉 4 顆螺絲就 ok
上蓋鎖點部分採用了金屬材質,再加上底部螺絲紋路、開孔尺寸與深淺
其實可以看到設計的用心程度,真的要做給你拆就是真的要讓你可以拆拆裝裝不會壞的
後方可以看到用來平均背光的白色橡膠墊
logo 的顏色部分是直接做在殼上,所以想要動手改燈色的可能就沒辦法了
左右鍵預設為 D2FC-F-7N (20M) 大陸製歐姆龍白點微動,二話不說立馬換掉
這邊倒是有件有趣的事情,整理圖片的時候才發現漏拍 (我直接塞 D2F-01F 上去就收工了 XDDD)
有自己換過 DA 微動的人其實應該會發現一件事情
好不容易換好之後殼裝上去,按鈕就卡死了 XD….因為灰點的 D2F-01F 其實比較高
那時候懶得解焊就直接把上蓋接觸點削掉一些 (攤手)
不過我想 Gladius 應該一開始就是為了 D2F-01F 所設計
所以選擇幫 D2FC-F-7N 加上一組黑色墊片來解決這個問題
滾輪編碼器採用 ALPS 製品
滾輪部分採用紅色透光塑料搭配寬的橡膠外環
滑鼠中鍵微動用的是比較少見的 D2FC-3M 黃點,之前買微動的時候原本有打算進幾顆來玩
頂部的子板沒有焊死可以拆起來,說到這個我就想到之前拆的 G500 跟 G700
有夠麻煩…而且我 G700 還拆了兩隻 (朋友的) =_ =+
搭載一顆 32-bit ARM Cortex-M3 MCU (STM32F103T6),工作時脈 72 MHz,內建 32 KB 記憶體
從 PCB 上的型號來看,光學感應器選用了 Avago ADNS-S3988
換好微動之後來跟 DA 對照一下,兩者在長度上差不多
從後面看的話,可以發現 DA 的鼠背高點比較偏向左側
Gladius 則比較偏中間,同時右側的高度下降較為平緩
從前方來看,DA 的左右鍵傾斜幅度較大,Gladius 則比較平緩
側面部分,可以看到 DA 高度起伏較大,握的時候掌心的空隙稍微多些
Gladius 則是比較飽滿,所以如果原本就覺得 DA 有點太大的話就要再想想了
建議實際握看看再說
接上電腦之後的紅色 ROG 敗家之眼
軟體部分在前陣子的改版後終於有中文了 (v 1.04)
雖然我是無所謂不過對有需要的人來說應該會比較有親切感些,點選問號也會出現該項目的設定說明內容
提供按鍵、效能、背光、校正以及巨集功能設定
設定檔部分滑鼠本身只能存放一組,其他設定檔則是以檔案形式存在電腦裡
設定上只要透過拖曳就可以完成,連點兩下可以重新命名
按鍵功能指派除了滑鼠本身的左右鍵、滾輪與網頁操作外
也可以指派 Windows 捷徑、多媒體快捷鍵、靈敏度切換以及自訂巨集
DPI 部分支援兩段切換,由頂部的燈光亮暗可判斷是 stage 1 或 stage 2
由最低的 50 dpi 到最高的 6400 dpi,間隔單位 50 dpi
不會有那種想要 1800 結果只有 1600 可選的討厭問題
同時也提供了加減速、直線修正幅度以及 polling rate 的調整項目,支援 1000 Hz (1ms)
在燈光模式方面,提供基本的恆亮以及呼吸燈模式,不過這部分只能調整 logo
滾輪跟 DPI 開關只有亮暗選項,如果晚上睡覺不喜歡燈亮著也是可以全部關掉
校正頁面提供了預設的表面設定檔以及手動校正功能,lifting distance 也是在這邊進行設定
其中表面材質包含布、金屬、塑料、玻璃以及木頭等
手動校正部分跟 Roccat 的做法剛好相反,Roccat 會叫你不要動滑鼠
Gladius 則是需要持續移動,我個人是習慣畫橫向的 8 字形 (就是無限那個符號)
如果動作範圍太小或是速度太慢可能會校正失敗,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滑鼠不能動了
按住滑鼠左鍵跟滾輪中鍵 5 秒就可以重設校正資訊
在巨集方面,提供簡單的錄製能力
當然也提供紀錄實際延遲、固定延遲以及無延遲的設定功能
延遲時間最高可設定為 99999 ms
Gladius 由於重量差異以及外型較為飽滿,握感上需要一點時間去習慣
不過也因為如此,單靠手腕的話感覺上會損失一些 y 軸的移動靈活度
左側的橡膠止滑墊給予相當程度的 lifting 輔助,LOD 配置上也算是不錯
在 SteelSeries 5L 上測試,在 2 片光碟高度時停止,推測應該是設定在 2mm
右側部分的止滑墊一路延伸到末端,對於習慣使用兩指握法的玩家
無名指拖地的感覺會比較小
塗裝方面倒是挺微妙,我給他的定義是需要暖機的一款滑鼠
由於在設計上考慮到皮革漆老化之後的問題
採用其他材料,剛摸的時候其實上蓋呈現一個比較滑的情況
使用一段時間後相當就手
在按鍵方面,換過 D2F-01F 之後的按壓感算是相當清脆
不會有那種曖昧不明的感覺,有開槍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跟我改過微動的 DA 比較來似乎偏硬些
不過這可能是因為那隻換微動之後也有些年紀的關係
滾輪的段落感算是清晰而偏流暢
預設的 D2FC-3M 微動開關在按壓手感上比 D2F-01F 來的硬些,不過按起來算是清爽
我個人是覺得蠻順手,不會有 mx518 那種討厭的死硬感
寬的橡膠墊也給予不錯的緩衝
不過既然是可以換的,玩家可依照需求更換成更軟的微動開關
對於習慣使用滑鼠中鍵開關分頁的人來說算是相當不錯
在用過的滑鼠當中排名算是前段班的
以上